第24章
潔自汙出,明從晦生
糞蟲至穢,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;腐草無光,化為螢而躍彩於夏月。因知潔常自污出,明每從晦生也。
白話譯文:
最骯髒的糞土裡會長出蟬蛹,最後變成在秋風中飲露的清蟬;
毫不起眼的腐草,竟然能變成夏夜裡發光的螢火蟲。
由此可見,真正的潔淨,往往來自污濁之中;真正的光明,也常常從黑暗中誕生。
總結:
「潔從污出,光自暗生;別怕低谷,它是蛻變的起點。」
如果圖畫是一種生命,那麼圖畫也能是一種愛,也能是一種自我啟發,也能是一種照見自己心靈的方式。
第24章
潔自汙出,明從晦生
糞蟲至穢,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;腐草無光,化為螢而躍彩於夏月。因知潔常自污出,明每從晦生也。
白話譯文:
最骯髒的糞土裡會長出蟬蛹,最後變成在秋風中飲露的清蟬;
毫不起眼的腐草,竟然能變成夏夜裡發光的螢火蟲。
由此可見,真正的潔淨,往往來自污濁之中;真正的光明,也常常從黑暗中誕生。
總結:
「潔從污出,光自暗生;別怕低谷,它是蛻變的起點。」
第23章
責毋太嚴,教毋過高
攻人之惡毋太嚴,要思其堪受;教人之善毋太高,當使其可從。
白話譯文:
指出別人的錯,不要太嚴苛,要考慮對方能不能接受;
教導別人行善,也不要要求太高,要讓對方做得到、跟得上。
總結:
「批評別人要拿捏分寸,教導他人要量力而行。」
第22章
動靜合宜,有道心體
好動者雲電風燈,嗜寂者死灰槁木;須定雲止水,中有鳶飛魚躍氣象,才是有道的心體。
白話譯文:
太愛熱鬧、常常躁動的人,就像閃電、狂風、搖晃的燈火,雖亮但不穩;
而一味追求安靜、什麼都不動的人,又像死灰枯木,沒生命力。
真正有修養、有智慧的心,是像平靜的水面,看似寧靜,實則內在充滿生機,
有如天上的鳶鳥在飛、水中的魚在躍,動靜之間自然合宜,才是真正的「道心」。
總結:
「不是一味躁,也不是死寂;真正的修養,是靜中有動、動中有靜。」
第21章
誠心和氣,勝於觀心
家庭有個真佛,日用有種真道。人能誠心和氣、愉色婉言,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、意氣交流,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!
白話譯文:
真正的佛、不在廟裡,而是在家裡;真正的修行,也藏在每天的生活裡。
如果一個人能以真誠的心、和善的態度,帶著溫和的語氣與愉快的表情,
讓家人之間放下身段、心意相通,
這樣的修為比靜坐打坐、閉目觀心還要有價值千萬倍!
總結:
「把心放柔,把話說暖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」
第20章
天道忌盈,業滿招損
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,便造物不能忌我,鬼神不能損我。若業必求滿,功必求盈者,不生內變,必召外憂。
白話譯文:
凡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,留一點餘地,不要做得太滿、太極端,
這樣自然不會引來天妒或禍害,也不會被外力削弱。
如果凡事都追求做到極致、功成完滿,
不是內心先出問題,就是會引來外在的災難。
總結:
「天道忌太滿,人生要懂退一步。」
第19章
讓名遠害,咎己養德
完名美節,不宜獨任,分些與人,可以遠害全身;辱行污名,不宜全推,引些歸己,可以韜光養德。
白話譯文:
得名得利的好事,不要一個人全拿,可以分一點給別人,這樣能避開嫉妒和麻煩,保全自己;
遇到失敗或責難,也不要一味推給他人,適當地承擔一部分,反而能收斂鋒芒、培養德行。
總結:
「好處願分人,能避禍;責難敢承擔,是修養。」
第18章
功勞戒矜,罪過宜悔
蓋世功勞,當不得一個「矜」字;彌天罪過,當不得一個「悔」字。
白話譯文:
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,也不能驕傲自滿;
犯了再嚴重的錯,只要真心悔改,也不能被永遠定罪。
總結:
「有功不驕,有過能悔,才是真修養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