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

菜根譚

 24

潔自汙出,明從晦生

糞蟲至穢,變為蟬而飲露於秋風;腐草無光,化為螢而躍彩於夏月。因知潔常自污出,明每從晦生也。


白話譯文:

最骯髒的糞土裡會長出蟬蛹,最後變成在秋風中飲露的清蟬;

毫不起眼的腐草,竟然能變成夏夜裡發光的螢火蟲。

由此可見,真正的潔淨,往往來自污濁之中;真正的光明,也常常從黑暗中誕生。


總結:

「潔從污出,光自暗生;別怕低谷,它是蛻變的起點。」

菜根譚

 23

責毋太嚴,教毋過高

攻人之惡毋太嚴,要思其堪受;教人之善毋太高,當使其可從。


白話譯文:

指出別人的錯,不要太嚴苛,要考慮對方能不能接受;

教導別人行善,也不要要求太高,要讓對方做得到、跟得上。


總結:

「批評別人要拿捏分寸,教導他人要量力而行。」

菜根譚

 22

動靜合宜,有道心體

好動者雲電風燈,嗜寂者死灰槁木;須定雲止水,中有鳶飛魚躍氣象,才是有道的心體。


白話譯文:

太愛熱鬧、常常躁動的人,就像閃電、狂風、搖晃的燈火,雖亮但不穩;

而一味追求安靜、什麼都不動的人,又像死灰枯木,沒生命力。

真正有修養、有智慧的心,是像平靜的水面,看似寧靜,實則內在充滿生機,

有如天上的鳶鳥在飛、水中的魚在躍,動靜之間自然合宜,才是真正的「道心」。


總結:

「不是一味躁,也不是死寂;真正的修養,是靜中有動、動中有靜。」

菜根譚

 21

誠心和氣,勝於觀心

家庭有個真佛,日用有種真道。人能誠心和氣、愉色婉言,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、意氣交流,勝於調息觀心萬倍矣!


白話譯文:

真正的佛、不在廟裡,而是在家裡;真正的修行,也藏在每天的生活裡。

如果一個人能以真誠的心、和善的態度,帶著溫和的語氣與愉快的表情,

讓家人之間放下身段、心意相通,

這樣的修為比靜坐打坐、閉目觀心還要有價值千萬倍!


總結:

「把心放柔,把話說暖,就是最好的修行。」

菜根譚

 20

天道忌盈,業滿招損

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,便造物不能忌我,鬼神不能損我。若業必求滿,功必求盈者,不生內變,必召外憂。


白話譯文:

凡事都要懂得適可而止,留一點餘地,不要做得太滿、太極端,

這樣自然不會引來天妒或禍害,也不會被外力削弱。

如果凡事都追求做到極致、功成完滿,

不是內心先出問題,就是會引來外在的災難。


總結:

「天道忌太滿,人生要懂退一步。」

菜根譚

 19

讓名遠害,咎己養德

完名美節,不宜獨任,分些與人,可以遠害全身;辱行污名,不宜全推,引些歸己,可以韜光養德。


白話譯文:

得名得利的好事,不要一個人全拿,可以分一點給別人,這樣能避開嫉妒和麻煩,保全自己;

遇到失敗或責難,也不要一味推給他人,適當地承擔一部分,反而能收斂鋒芒、培養德行。


總結:

「好處願分人,能避禍;責難敢承擔,是修養。」

菜根譚

 18

功勞戒矜,罪過宜悔

蓋世功勞,當不得一個「矜」字;彌天罪過,當不得一個「悔」字。


白話譯文:

就算立下再大的功勞,也不能驕傲自滿;

犯了再嚴重的錯,只要真心悔改,也不能被永遠定罪。


總結:

「有功不驕,有過能悔,才是真修養。」

菜根譚

 17

退讓為高,利人是福

處世讓一步為高,退步即進步的張本;待人寬一分是福,利人實利己的根基。


白話譯文:

做人處事時,懂得退讓一步,才是真正的高明;

有時候,退一步反而是邁向更大進步的起點。

對人多一分寬容,是一種福氣;

幫助別人,其實也是在成就自己。


總結:

「肯退讓,是智慧;願助人,是福氣。」

菜根譚

 16

德在人先,利居人後

寵利毋居人前,德業毋落人後;受享毋逾分外,修為毋減分中。


白話譯文:

有好處、得利益的時候,不要搶在別人前面;

但在品德修養、努力成長上,不能落在人後。

享受福分不要超過自己應得的,

修身行善也不能比應有的標準少。


總結:

「有德要走在前,有利要讓在後。」

菜根譚

 15

義俠交友,素心做人

交友須帶三分俠氣,作人要存一點素心。


白話譯文:

交朋友要帶點義氣與擔當,肯為對方兩肋插刀;

做人則要保留一顆真誠純粹的心,不做作、不算計。


總結:

「帶點俠氣交朋友,保有真心做自己。」

菜根譚

 14

脫俗成名,減累入聖

作人無甚高遠事業,擺脫得俗情便入名流;為學無甚增益功夫,減除得物累便超聖境。


白話譯文:

做人其實不需要多偉大的成就,

只要擺脫世俗的欲望與牽掛,自然就能成為受人敬重的人;

學習也不一定要拼命增加多少知識技巧,

只要能放下對外在事物的執著與負擔,就能進入更高的境界。


總結:

「少一分牽掛,多一分自在與清明。」

菜根譚

 13

路留一步,味減三分

徑路窄處,留一步與人行;滋味濃的,減三分讓人嘗;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。


白話譯文:

路窄的地方,退一步讓別人先走;

味道太濃的東西,減點濃度,好讓別人也能品嘗。

這就是在世間過日子最安穩、最自在的處世之道。


總結:

「凡事留點餘地,彼此都好過。」

菜根譚

 12

田地放寬,惠澤要長

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,使人無不平之嘆;身後的惠澤要流得長,使人有不匱之思。


白話譯文:

眼前給人的資源和空間,要大方寬厚,讓人心裡沒有怨氣;

留給後人的恩惠與照顧,要深遠長久,讓人不會感到匱乏或失落。


總結:

「對人要大方,留恩要長遠。」

菜根譚

 11

澹泊明志,肥甘喪節

藜口莧腸者,多冰清玉潔;袞衣玉食者,甘婢膝奴顏。蓋志以澹泊明,而節從肥甘喪也。


白話譯文:

吃得簡單清苦的人,往往品格高潔、心地清明;

而穿著華服、享受山珍海味的人,反而容易變得依附權貴、失去骨氣。

因為,一個人的志氣是在清淡樸實中養成的,

而節操卻常常在奢華享樂中慢慢喪失。


總結:

「越簡樸越能守志,越享樂越容易失節。」

菜根譚

 10

快意回頭,拂心莫放

恩裡由來生害,故快意時須早回首;敗後或反成功,故拂心處莫便放手。


白話譯文:

人往往在得意、開心的時候,容易忽略隱藏的風險,

所以在順利、痛快的時候,就要及早回頭看看,別太沉迷。

有時候,失敗裡反而藏著轉機;

所以在遇到挫折、不順心的時候,也不要輕易放棄。


總結:

「順境要警醒,逆境要堅持。」

菜根譚

 9

靜中觀心,真妄畢見

夜深人靜,獨坐觀心,始覺妄窮而真獨露,每於此中得大機趣;既覺真現而妄難逃,又於此中得大慚忸。


白話譯文:

在夜深人靜、獨自靜坐的時候,開始觀照自己的內心,

這時才會發現,內心的雜念慢慢平息,真正的本心就自然浮現出來,

常常在這樣的時刻,會有很深的領悟與收穫。

但當你看到自己內在的真心顯現出來,同時也會發現那些難以完全擺脫的妄念與執著,

這時也會生出一種深深的慚愧與反省。


總結:

「靜中觀心,看見真我,也看見執著。」

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

菜根譚

 8

閒時吃緊,忙處悠閒

天地寂然不動,而氣機無息少停;日月晝夜奔馳,而貞明萬古不易。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,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。


白話譯文:

天地看似寧靜不動,實際上裡面的氣運從不停止;

太陽與月亮日夜運行,卻始終保持光明與穩定。

所以,有智慧的人在清閒的時候,也要保持警醒、內心不懈怠;

在忙碌的時候,反而要能保持從容、保有一份悠然的心境。


總結:

「有修養的人,能在閒中自勉、忙中自安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