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

老子道德經第38章



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
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上德,無為而無以為;
下德,為之而有以為;
上仁為之而無以為。
上義為之而有以為。
上禮為之而莫之應,則攘臂而扔之。
故失道而後德,失德而後仁,失仁而後義,失義而後禮;
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前識者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
是以大丈夫處其厚,不居其薄,
處其實,不居其華,故去彼取此。

白話譯文:
至上之德,不執著此德,正因如此,擁有這德性。
俗下之德,執持不失此德,正因如此,丟失了這德性。
至上之德,自然無為而且也不為什目的而為;
俗下之德,勉力有為而且是為了目的而為;
至上之仁,純只感通之為,不為什目的而為;
至上之義,勉力為之,這是為了目的而為。
至上之禮,勉力為之,卻沒得恰當回應,就拉著臂膀而勉強將就他。
如此看來,失去了大道之源,而後只好強調內在德性;失去了內在德性,而後只好強調感通之仁;
失去了感通之仁,而後只好強調正義法則;失去了正義法則,而後只好強調禮儀規範。
那強調禮儀規範的,正可見忠誠、信實已然澆薄,禍亂災害,已然開始!
預先測度未來,只見得大道的表象,這是人們愚昧之始啊!
因此,大丈夫寧可居處忠信之厚,不願居處禮文之薄!
寧可居處純樸之實,不願居處浮泛之華,因此寧可去華薄,而取厚實!

藥方:
「道」是有人起個頭,帶著你走,這人是誰,是你胸中的主。
「德」是依正直的心來做,直入本源,不必罣礙!
「仁」是彼此真誠相感、相應,融合為一體。
「義」是自我要求完善,做成規則,戮力為之。
回得本源,一切自在、自然!純樸的力量最大!



(文:載自《老子道德經》新譯暨「心靈藥方」 著者:林安梧教授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